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冬奥会,除了“冰墩墩”还有这些可爱的人

经社君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 2024-06-04
北京冬奥会如火如荼冰雪健儿挥洒汗水斩金夺银精彩纷呈的奥运盛会背后有一群人默默保障服务北京冬奥会期间预计全市城市运行各领域保障人员达18万人运动员受伤如何救治滑雪场天气如何预报经社君和您一起走近医疗、气象保障工作者

▲ 颁发纪念品仪式上的冰墩墩。


滑雪医生:3年培训提升滑雪、急救技能

2月7日,高山滑雪男子滑降比赛举办。滑雪医生、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李锐站在赛道旁的医疗站,手持望远镜,紧盯着运动员的滑行和动作。耳边,手台传来播报:“运动员通过第一观察点”“通过第二观察点”……直到运动员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李锐才稍稍放下心来。


▲ 滑雪医生、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李锐。


在这场比赛中,运动员瞬间时速高达139.71公里。速度与技巧的比拼背后,也潜藏着危险。

据历届冬奥会统计,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的比例为15%—30%,其中重伤超过1%。滑雪医生在比赛现场为运动员提供医疗保障至关重要。李锐是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场的滑雪医生,冬奥会开始后,他一直坚守在赛场医疗站。

“我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滑降、回转等项目的运动员提供医疗保障。”李锐说,国际滑雪联合会要求,一旦运动员受伤,滑雪医生必须在4分钟内赶到出事地点,对运动员进行施救。考虑到其他运动员还需要比赛,实际上滑雪医生要在1分多钟就要赶到现场



李锐说,到现场后,滑雪医生需要第一时间判断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等急救措施,还要判断是采用直升机还是其他方式转运。

为了提升滑雪技能和急救技能,李锐进行了长达3年的培训。在最大坡度达到70%的专业赛道上熟练滑行,并停下采取急救措施,对本身具有丰富滑雪经验的李锐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冰状雪赛道,雪硬且冰,与大众熟悉的雪道很不一样。寒冷天气下,医生还要迅速处理伤员,不然手冻僵就没法操作了。”李锐说。

李锐介绍,训练比想象中要辛苦很多。参与培训滑雪医生,有不少人摔伤、冻伤,但大家都没有放弃,康复后继续参与训练。“因为疫情防控,这届冬奥会,除了正常急救设备,还要穿上个人防护装备,加大了救治的难度。但经过这么长时间训练,我们都能完全胜任滑雪医生的工作。” 



气象服务团队:精细服务保障气象需求


每天,在各大比赛场馆,现场预报员7时、11时、17时发布赛会天气预报,向体育领域竞赛办公室、场馆运行中心等提供中英文天气预报材料;每日向场地运行团队提供造雪气象条件预报,根据情况提供实况资料;每日参加天气会商,向竞赛团队提供天气预报;根据赛事安排,参加领队会,英文介绍比赛期间天气情况并张贴天气预报;在比赛期间,为技术代表和竞赛团队提供短临预报。


▲2月7日,冬奥延庆气象服务分中心工作人员在准备气象服务材料。


针对每一次赛事不同的气象服务需求,现场预报员需关注不一样的气象要素,提供“一场一策”“一项一策”气象预报服务。比如对跳台滑雪项目来说,比较关注风速,赛时风速不能大于每秒4米的大风风险阈值。

张家口气象台副台长、冬季两项场馆气象服务团队负责人郭宏介绍,气温对冬季两项比赛的影响较大,当气温低于-20℃时,运动员在户外超过半个小时裸露皮肤就有冻伤风险,气温低于-20℃时比赛就要停止。

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内唯一在大陆性季风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赛区属于复杂山地地形,对复杂山地气象的精细预报技术,几年前我国的预报经验几乎是零。


▲张家口赛区,气象装备保障团队正在维护核心区赛场自动气象站。


2017年6月中国气象局成立冬奥气象中心,选派业务骨干入驻北京冬奥组委气象办公室。北京冬奥会3个赛区共选派52名专职气象预报员,负责赛区气象服务中心、各个场馆现场预报服务。

历经数年攻关,气象部门以冬奥赛场为核心,用441套现代立体探测设施“编织”出一张复杂山地+超大城市一体、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精密监测网;建成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实现了山地气象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的质的飞跃。

在硬核科技技术支撑下,再加上5年赛区实地冬训经验,预报员可以为赛事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感谢这些可爱的人!
北京冬奥会,加油!


文/李红梅、杨彦帆、申少铁

责编:寇江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